中国股市加杠杆 不吹不黑,三国时有一位超级间谍,把东吴群臣和皇帝都给耍了个遍

中国股市加杠杆 不吹不黑,三国时有一位超级间谍,把东吴群臣和皇帝都给耍了个遍

#头条中国史#中国股市加杠杆

(吴太祖孙权)

黄龙元年,公元229年,孙权同志在这一年可以说是实现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个梦想,登基称帝。

人都说“生子当如孙仲谋”,但只有孙权自己知道,为了当好这个儿子,他这大半辈子付出了多少的努力。

荆州丧父的心酸,掣肘周瑜的无奈,制衡魏蜀的疲惫,以及小妹孙尚香被拐走的唏嘘,一路走来,孙权也是很累的。

不过千般疲惫,万般劳累,在今天来看,都是值得的。

自己身着天子的华服,俯瞰天地间大好河山,静听文武百官山呼万岁,那心情可以说是美极了。

孙权登基的地方,是在湖北武昌,但很显然,他并不是很喜欢这个地方。

他认为,武昌是冲要之地,战乱频发,不适合长期居住,所以他很快搬到了建业,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南京。

长江如练布帆轻,千里山连建业城。

这里温度适宜,环境很好,四时温润,一整年更是鸟语花香,安居在了建业的孙权十分开心,这里对他来说简直是洞天福地,足够他颐养天年了。

(建业城)

不过,在称帝建国的喜悦心情中,孙权心里还是有点小遗憾。

朋友们,孙权孙仲谋,十五而立,少年统业,助力赤壁之战,奇袭拿下荆州,半生纵横捭阖,就算没有曹操和刘备的粉丝多,那也是名动一方的人物。

这样的枭雄人物称帝,不说四海拜服,八方来朝,但登基的时候收几份贺礼,拿几份贺表总是应该的吧?

但奇怪的是,在三国时期的那个大环境下,大家对孙权称帝这件事儿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。

曹魏是他的死对头,不来祝贺自己也就算了,可就连当年携手抗曹,互为盟友的蜀汉也没给他好脸子。

啊,你刘豫州取了我小妹,我再不济也是你大舅子,我登基称帝,别说送礼,你连个表示也没有?你也实在是太没有人情味了!

蜀汉当然不是一点人情味也没有,丞相诸葛亮就十分圆滑,不仅大大方方地承认了他的帝位,还专门派人送来贺表,祝贺他事业更上一层楼。

贺表是送来了,但是来送贺表的人很显然是应付了事,到了东吴的地盘,一点也不谦卑恭顺,反而一直摆着一张臭脸,搞的自己好像欠他钱一样,再加上孙权获悉蜀汉人民听说他称帝之后,坊间对他那是一水的一星差评,更使得他沉重的心情雪上加霜。

(诸葛亮)

在中原碰了一鼻子灰的孙权不甘心,他立刻遣派使者出海,前往高句丽,希望可以在外夷势力那边找点场子,换点心理安慰。

结果高句丽压根没拿孙权当盘菜,东吴的使者前脚抵达,后脚就被砍了头,高句丽的官员们兴高采烈地拿着使者的头颅,跑到曹魏那旮沓找魏明帝曹睿讨赏去了。

消息传来,孙权的心情可以说是低落到了极点。

为什么?凭什么!怎么就全天下都不喜欢我呢?

其实吧,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,因为情感这种东西素来不好琢磨,喜欢一个人不需要理由,同样,讨厌一个人也不需要理由。

如果非要找一个理由的话,那很有可能就是,大家看你孙权过得太滋润了,实在是招人恨。

这和你发“我买车了”没人点赞,你发“我车撞了”却引来无数转发是一个道理,谁让你小子过得这么好呢?

不过彼时的孙权,当然没有如此洒脱的思维,在得知了没有人喜欢他的真相之后,他意志消沉,整天在建业城里唉声叹气。

不过,负能量满满的孙权很快峰回路转,因为他不久后就收到了东吴情报部门给他呈送上来的一条重要线索,那就是:曹魏大将吴质被魏明帝曹睿打压猜忌,已经有了想要叛乱投敌的念头。

(魏明帝曹睿)

投敌?谁是敌人?

我孙权就是曹魏的敌人,投敌,那不就是投我吗?

听到这个消息之后,萎靡不振的孙权很快虎躯一震,来了精神。

没人喜欢就没人喜欢,没人喜欢也死不了,有这个伤春悲秋的精力,还不如干点正事儿。

孙权十分明白,吴质,那不是普通武将,不是那种在敌营里打酱油的角色,他和司马懿,陈群,朱铄是曹魏先帝曹丕的“F4”,当年助力曹丕登基,那是功不可没,世子曹丕成了魏文帝曹丕之后,吴质官运亨通,被委派到了河北,成为了封疆大吏,权势不可谓不重。

不过,吴质虽然是曹魏重臣,但他这个人的人品属实是有点拉,品行不太好,生平什么也不好,最好胡作为非。

有一次,魏文帝曹丕在家里请客吃饭,列席有朱铄,曹真,曹洪,王忠,还有我们的吴质同志。

这些人,在当时都是曹魏政权有头有脸的人物。

大家推杯换盏,酒过三巡,有人提议可以搞点娱乐项目,乐呵乐呵,吴质表示同意,并且立刻叫来了几个江湖上的杂耍人员开始表演。

这帮人演的什么呢?主要是演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,然后频频出丑的戏码。

戏码本身没有问题,有问题的,是这几个看戏的人。

(曹真)

这几个人里,身材最胖,体态臃肿的,是曹真,而常年抱病,瘦骨嶙峋的,是朱铄。

这俩人瞪着眼睛在台下看了半天,看出啥意思来了,什么胖子和瘦子,这不纯纯地编排我俩呢吗?

俩人被这么一顿恶搞,当时面子上可就挂不住了,曹真脾气最大,立刻撸起袖子和吴质理论,没想到吴质巧舌如簧,不仅不怵,反而立刻予以迎头痛击,噼里啪啦的给曹真就是一顿骂。

俩大臣当着皇帝的面骂了起来,这场面实在是不雅,不妥,不敬,所以坐在旁边的曹洪,王忠和朱铄连忙站起来劝架,没想到吴质越劝兴致越大,居然顺带着把这仨人也骂了个狗血淋头。

最终,宴会在吴质的叫骂声中结束,大家闹了个不欢而散。

这么看来的话,吴质实在是个没脑子的莽撞人,不仅在皇帝面前礼仪尽失,还无形之间树立了这么多的敌人。

不过我们仔细来分析的话,你就会发现,在刚才的饭局上,看似已经失去理智,一顿无差别谩骂的吴质,其实是整场饭局最清醒的人。

曹真是曹魏皇族,地位很高,但论血缘关系并不是皇帝的本家人,曹洪性格高傲,几次得罪皇帝,皇帝还曾经把他收监,差点把他送上西天,王忠年轻的时候吃过人肉,一向不被皇帝所喜,而朱铄在这群人里混得最次,属于软柿子,顺手捏一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

既不得罪皇帝,又把一帮同僚们骂了个体无完肤,让他们当众出丑难堪,高,实在是高。

吴质调理人的水平的确是很高,但可想而知的是,他这样收拾同僚,必然导致他在曹魏政权里的人缘是很差的。

(魏文帝曹丕)

到了公元226年,一个十分不妙的消息传来,魏文帝曹丕死了。

这对曹魏王朝来说是个噩耗,对吴质本人来说更是十分沉重的打击。

他以前在曹魏这么嚣张,去哪儿都横着走,原因就在于有曹丕罩着他,但现在曹丕死了,自己可就有点悬了。

更不妙的是,曹丕罩了自己一辈子,临死之前给儿子魏明帝曹睿留下了四位托孤大臣(司马懿,陈群,曹休,曹真),连曹真都入选了,可就是没有自己的份。

这么一来,吴质的处境就变得微妙了起来。

朝野一时纷纷议论,表示曹真现在当权了,搞不好就要开始报复吴质,而吴质这个人素来没谱,放浪形骸,搞不好就会通敌叛国,换一家公司上班。

这个消息在魏国率先发酵,很快就传到了东吴。

东吴的孙权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,那是相当开心的。

吴质放不放,浪不浪孙权并不关心,也不在乎,孙权在乎的,是吴质的身份。

吴质什么身份?那是曹魏先帝的“F4”之一,这样高资历的大臣如果能投诚东吴,投诚于我,那我得多有面子啊。

以往,东吴每天都有叛徒投诚曹魏,搞得东吴很没面子,这回要是吴质能投诚自己,自己还不是一次就能把场子找回来?

以后出去吹牛,有了这件事儿还可以增加吹嘘资料,我也能神气三分啊。

这个时候的孙权,已经开始想象吴质投诚自己之后的日子了,到时候,他大可以在任何公开场合谈起这件事儿:

看见没有,我前脚登基,后脚曹魏重臣就过来投诚,这说明什么?说明我孙权有魅力。

东吴大帝霸气侧漏,曹魏重臣立刻倒戈,这要是再花钱买点热搜,上个热榜,我还愁我自己没人喜欢吗?

(胡综)

孙权越想越美,立刻叫来了自己的秘书胡综。

胡综,字伟则,豫州汝南郡人。

这位胡仁兄,当时不仅是孙权的私人秘书,还是东吴情报部门的负责人。

胡综听孙权介绍完大致情况,心生一计,表示这事儿宜早不宜迟,因为吴质在河北,他就算是要投诚咱们,他从河北出发到咱们这儿,也得一段时间,所以咱们不如提前造势,先把吴质要投诚的消息散播出去,咱们先把这个事情给他坐实了,搞得满城风雨,众人皆知,咱们把吴质给他架在火上烤,到时候舆论压力这么大,他是投降也得投降,不投降也得投降。

孙权听完,差点没把鼻涕泡美出来,心说论阴险还是你阴险,所以二话不说,立刻让胡综着手去操办。

胡综同志对这件事儿十分上心,他大手一挥,写下了三封降表,署名吴质,然后花了大价钱买了头版头条,把这三封降表泄露了出去。

老实说,胡综的文学创作水平,还是很好的。

他在降表中假借吴质的名义,对东吴政权以及孙权大帝进行了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吹捧,说东吴最好,东吴最棒,全世界的人都喜欢东吴,顺带着都为孙权打电话。

降表发了,舆论有了,这事儿就算是天下皆知了。

一切都准备就绪的孙权十分开心,就等着吴质乖乖来投了。

不过很可惜的是,孙权没等来吴质,却等来了自己的人设崩塌。

原来,降表发出去没多久,曹魏方面就开始有所动作。

新上台的魏明帝曹睿把吴质从河北调回京师,一顿封赏,加官进爵,俨然是要重用吴质的意思。

(吴质)

曹睿的意思实在是再明白不过了,你不是说吴质在曹魏混得不好么?我现在立刻让他混得风声水起,你不是说吴质要投诚你孙权么,我现在就重用他,让他成为曹魏的辅国重臣,以此来彻底揭穿你孙权的谎言。

这脸打的,实在是太快了,也太响了。

老百姓们一看吴质不仅没来投降,反而被曹魏重用,自然而然地想到之前的降表估计是东吴朝廷自己搞出来的,于是大家会心一笑,又开始在坊间嘲笑孙权。

啊,自己花钱买热搜,自己给自己造势,自己说全世界都喜欢自己,这也太魔幻了,电视剧也不敢这么演啊。

事情发展到这一步,孙权再也不去想如何让全天下人都喜欢自己这件事儿了,他恢复了在建业城里平静的生活,每天最大的愿望,只是希望老百姓赶紧把他这件糗事给忘掉。

即便是帝王,如果终年活在天下人的耻笑中,那滋味也是不好受的。

而我们的吴质同志,被调到中央之后,又开始不老实,很快和四大辅臣之一的陈群杠上了。

而这位仁兄和陈群杠上的原因也很简单,那就是他认为陈群这个人满口仁义道德,整天正襟危坐,实在是太能装了。

自己活得这么洒脱,你却这么装,我看不惯你,我就要弄你。

于是,吴质立刻向曹睿上书,表示陈群这货白搭,就是个绣花枕头,皇帝应该重用司马懿才对。

您还别说,曹睿还挺听话,听吴质这么一说,立刻就让陈群下台了。

(陈群)

把陈群拖下水,拉下马,吴质很快也领了盒饭,死了。

不过有趣的是,这位老兄死后得到了一个十分清奇的谥号:丑。

给一个几朝老臣上了一个这么莫名其妙的谥号,可见当时曹魏的大臣们是有多讨厌吴质。

吴质死了,孙权躺平了,故事似乎就要告一段落了,但一个叫做隐蕃的人的出现,成为了这段故事新的转折点。

在经历了吴质事件之后,每天在建业城里没着没落的孙权在某天又得到了一个消息,一个叫做隐蕃的魏国人投诚东吴,已经到了建业城下了。

这回,不是传闻,而是真来了。

孙权十分激动,他立刻对隐蕃进行了一番调查,可调查之后,孙权却大失所望,因为隐蕃在魏国不过是个普通官员,寂寂无名,所就算是来投诚,也没什么大用。

所以,来东吴投诚的隐蕃没有得到孙权的礼遇,而是被冷落了好一阵子。

隐蕃这个人,岁数不大,只有二十出头,他心高气傲,不服自己这么被冷淡,立刻给孙权写了一封信,表示自己可是奇货可居牛的很,你要是不重用我,到时候吃亏的可是你自己。

隐蕃这么一说,孙权来兴致了,你区区一个魏国降官,口气比隔壁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还大,你凭什么这么牛?我倒还真想要见见你了。

因此,隐蕃得见了一次和老板孙权面对面聊天的机会,群臣对话时,作陪的,是秘书胡综。

不见不知道,一见吓一跳,隐蕃在孙权面前表现的十分出色,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医学道法,风土人情,按摩松骨,泥瓦打洞,越狱升级,无所不精,无所不会,简直和当年来江东旅游的诸葛亮有得一比。

看着面前侃侃而谈的隐蕃,孙权的内心陷入了一阵狂喜。

(得获赏识)

之前因为吴质事件被天下人耻笑,而如今自己从魏国手里得到了隐蕃这样的人中龙凤,总算是为自己扳回一城了。

所以隐蕃一走,孙权立刻就询问胡综,表示你看应该给他安排个什么职位比较合适。

胡综毕竟是搞情报的,所以还是十分谨慎,他认为咱们和隐蕃是初次见面,了解不深,虽说这人有才华,但是我们不能急于重用,而是应该给他以“都辇小职”,先锻炼锻炼他。

都辇小职的意思是,建业城中的小官。

没想到孙权听话只听一半,胡综说“中的小官”他听不到,说“建业城”他倒是听明白了。

孙仲谋一拍大腿,当即决定,让隐蕃出任廷尉监。

听到皇帝的这个决定,胡综可以说是凭空横生美杜莎——当场石化了。

大哥,是我刚才说错了,还是我现在听错了?

我说的是都辇小职,意思是给他个芝麻大小的官让他当当!

你上来就是廷尉监,俸禄六百石,掌管天下刑罚诉讼,这是小官?

你没事吧你?你是发烧了还是脑袋让门给夹了?

事实证明,孙权没事,不仅没事,还十分正常。

胡综不是张昭,更不是周瑜,他没有打动孙权的本事,所以这事儿还真就这么定下了。

结果,这个寂寂无名的隐蕃,在孙权的火箭式提拔下,很快成为了东吴官场上的宠儿。

这对当时的东吴大臣们来说,是一场轩然大波。

(东吴政坛)

一开始,大家对这个初来乍到的年轻人还不太服气,但后来人们发现,隐蕃这位同志,还真有两下子。

能说会道,巧舌如簧,工作作风硬朗,关键长的还是一表人才,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,你这你能找谁说理去?

那一年,隐蕃二十二岁。

二十二岁的隐蕃同志成为了官场上的大明星,大家对他交口称赞,十分佩服,朝廷里更是以廷尉郝普,骑都尉潘翥,左将军朱据为首,刮起了一股对隐蕃狂热崇拜的风潮。

郝普天天为隐蕃打五星,刷好评,潘翥天天给隐蕃刷礼物,豪掷千金,朱据更是成了私生饭,每天都在隐蕃家附近蹲点,就差穿越时空整个相机搞偷拍了。

给偶像刷刷好评,或者在偶像家门口蹲点,这种行为本质上来讲,没啥太大成本,但潘翥天天送钱的这种行为,却很快让潘家吃不消了。

潘翥的父亲潘濬是个明白人,他认为儿子疯狂追星的这种行为实在是太不理智,所以忽一日大发雷霆,不仅断然终止了儿子追星送钱的行为,还责令潘翥把之前给隐蕃刷的钱都要了回来。

追星族潘翥被父亲这么一闹,算是出了洋相了,他认为自己很没面子,以后在粉丝圈简直没法混了,但他却不知道,正是他那威严的老爹,在这紧要的关头救了他一命。

(潘翥)

因为,这个看似人中龙凤,看似是一颗在东吴政坛冉冉升起的政治巨星的隐蕃,实际上,是魏明帝曹睿派到东吴的魏谍。

在吴质事件发生后不久,魏明帝曹睿就把魏国人隐蕃叫到皇宫,和隐蕃全盘托出了自己的计划。

东吴的孙权小儿,整天搞事,今天造点假新闻,明天买点热搜,后天又想要来魏国策反,自己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,一定要找个机会整蛊一下孙权。

他孙权不是想要吴质么?好,那我就送他一个吴质。

他命令隐蕃以魏国降官的身份投诚入吴,并且一定要打入东吴管理层,坐上高官,然后鼓弄风云,挑拨群臣,最好搞得东吴政坛分崩离析,整个吴国都大乱才好。

这个任务,实在是很艰巨。

想要靠一人之力来颠覆整个敌国政权,在某种程度上无异于是天方夜谭。

但牛就牛在,隐蕃几乎把这一切都实现了。

他成功的获取了孙权的信任,成功的当上了东吴的高官,并且成功的成为了东吴群臣的焦点。

然而,就在隐蕃手握重权,打算在东吴搞破坏的时候,事情却败露了。

黄龙三年十月,公元231年。

东吴将领孙布诈降魏国将领王凌,王凌浑然不知,引军相见。

这是东吴将领们的老手段了,赤壁的时候有黄盖,被周瑜打的嗷嗷叫,石亭的时候有周鲂,为了诱骗曹魏连头发也割了。

https://p3-sign.toutiaoimg.com/tos-cn-i-qvj2lq49k0/4cc54af56a7747a590a401346d435b40~noop.image?_iz=58558&from=article.pc_detail&x-expires=1663625835&x-signature=GJiwR1iC64DLZdT/g8m6NG/BBCE=

(诈降)

东吴老用诈降这一招,用的作者都看腻了,但偏偏曹魏每次都爱上当。

事发突然,如果王凌上当,肯定被孙布包圆,打他个全军覆没问题不大。

由于事情是突然发生的,所以隐蕃得知此事之后,想要将消息传递出去已经来不及了,但他又不甘心无所作为,于是干脆在建业城中组织兵变,想要刺杀孙权,先把东吴的指挥部给搞散架了。

只可惜,仓促之间起事,准备不足,所以很快事败,隐蕃也被擒获。

在隐蕃即将要缔造传奇的最终时刻,他功亏一篑,事败被诛。

隐蕃同志,是条汉子,在监狱里结结实实的挨了好一顿毒打,愣是一个字也没交代。

此刻,他已经视死如归了。

隐蕃事情败露,孙权可以说是即愤怒又伤心。

他愤怒的是,魏明帝曹睿居然又摆了自己一道,让自己颜面尽失,丢了面子跌了份,而伤心的是,他本身是十分欣赏隐蕃的才华的,所以他甚至亲自跑到监狱去看望隐蕃。

看着隐蕃毫不怯懦,打算一死了之的劲头,孙权十分委屈的问他:我对你这么好,你何必替曹魏卖命呢?

隐蕃则大义凌然的表示:没办法,生来注定我们只能是敌人,糊弄你非我所愿,但我忠心事主,如今只求一死。

隐蕃死了,孙权更怒了。

面对接二连三的打脸和出丑,皇帝气不打一处来,他把朱据,郝普抓起来好一顿打,边打边说:

(朱据)

都怪你们,都怪你们,都是因为你们,隐蕃才会反叛!

两人十分无语,怪谁你心里没数么?

人是你重用的,跟我们有啥关系啊?

可此时的孙权,已经全然不会反省自己,其实这一切,都是他自己造成的。

而当时那个送钱粉丝潘翥,则因为中途弃粉,这才免了被皇帝一顿拷打。

隐蕃死了,孙权再气也不可能打个电话,骂曹睿耍了他,所以这事儿也只能就这么过去了。

不过,让作者十分好奇的是,区区隐蕃一介魏谍,是如何能鼓动起这么大的风云的。

他的才华是何其优秀,让孙郎侧目,他的能力是多么出众,让大臣们拜服?

他的魄力是多么雄浑,支撑他一步一步走到现在,他的气节是多么高绝,让他面对死亡如此从容?

(隐蕃)

这么牛的一个狠人,在哪儿都能建立不世的功勋,他为什么甘心为魏明帝曹睿卖命?

万石之钟,却为尺梃成响?

二十二岁的隐蕃和二十六岁的曹睿,他们以前是否认识?他们的关系如何?他们之间又发生过什么?他们临行前的那一次谈话,又留下了怎么样的期许和诺言?

不好意思,作者不知道。

作者只能想象,或许,在隐蕃为东吴高官,为君王所倚重,为朝臣所簇拥时,他的府邸必然是夜夜笙歌,登门拜访者络绎不绝。

明月高悬之下摆起筵席,臣僚们推杯换盏,有侍女抚琴,显出一派人声鼎沸。

而当长夜将至中国股市加杠杆,人们都逐渐散去,热闹的府邸重新变得冷清寂静的时候,那个心中怀揣惊世伟业的隐蕃,会不会只身一人,在月下独酌,一边饮酒,一边发出响彻江东的笑声,一边遥望北方的天际呢?

东吴孙权曹睿胡综吴质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Powered by 专业的股票配资官网_实盘配资炒股_股票在线配资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